沈阳师范大学·好书荐读

站内搜索
联系我们

如果您对好书角有任何意见或建议,欢迎与我们联系。

好书角由图书馆负责建设与维护,联系方式:86592565(胡老师)。

信息详情

沈阳师范大学精选畅销书推荐榜(三)

正文

未标题-1 拷贝.jpg

1.1125379415-1_w_1.jpg

作 者:冯唐

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
索书号:I267/4705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

  冯唐全新作品,一部坦露自我的真诚之作。

  全书分为如何获得成功、爱情如何对抗时间、生活怎么过才算有意义、自我价值如何体现四个部分,并收录《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》《找个好看的扑倒》《爱情如何对抗时间》《我爸认识所有的鱼》等知名篇目。

此书对冯唐来说,是一个新的开始,中年的冯唐在书中坦言自己的中年危机、父亲的去世、老妈的人生哲学,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自我审视。冯唐父亲、母亲等私人珍藏照片,初次放进书中,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《无所畏》中谈及的人、事、物。

  活在这世上,什么都不要怕,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,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。


2.1408687985-1_w_2.jpg

作 者:姜老刀

出版社:四川文艺出版社

索书号:I247.81/214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     

  一群人,一只猫,一日一食一记。

  用心制作美食,用情感和故事赋予美食独特的意义,是姜老刀喜欢的记录生活的方式。

  “美食和做饭,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”

  “一般来说,我应该回答,做饭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……然而并不是。美食不是我生活的调剂品,而是助我渡过难关的重要存在。”

  五味杂陈的人生,有时需要一点时间的疗愈,又或者是,一块蛋糕;伤心时渴望得到温暖的抚慰,就像爸爸炖的鸡汤一样熨帖;来不及告别的人,在那份不能复刻的菜谱里,一遍遍说着再见;细水长流的爱情,是朴素生活中絮絮叨叨的甜蜜……

  味蕾是不会忘记的,哪怕回忆已在时光里变得不再清晰。

  普普通通的食物,因为有了特别的你,才成为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美妙滋味。

  制作这些独一无二的美食,是平凡日常里的小小仪式。如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尝它们,便如何记住这一生。


3.25334601-1_w_2.jpg

作 者:陈九

出版社: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

索书号:I267.1/2247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  

  5个鲜活主题,60个麻辣酸爽的故事。周国平式格调,冯唐式诙谐。让你看到“万种风情”和“无聊透顶”的差距,让你知道用心对自己、用力去生活的神奇功效。

 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迷人,有时候也很操蛋:

  你若崇拜它万种风情,它就会把你宠得热气腾腾,颠倒众生。

  你若整日活得无聊透顶,它就会把你一拳击倒,再踩两脚。

  所以,请你擦亮双眼,看到这个世界的万种风情,拂去心尘,拒绝麻木、妥协、无聊透顶。希望你在用心对自己、用力去生活之后,能够在春风得意抑或一时矢志时,都有底气大声地喊出:“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好,可我也不差。”然后,热气腾腾地活着。


4.25314405-1_w_3.jpg

作 者:(法)贝纳尔·韦尔贝

出版社: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

索书号:I565.45/205/A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   

内容简介:    

  《大树》是一本短篇小说集,包括20个短篇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从宇宙的角度来观察人类,使以万物之主自居的人类成了高级生物或神仙的玩物;第二类来自神话传说和幻想,第三类来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。但正如贝尔纳自己所说的那样,无论是哪一类故事,都是在细微琐事和只言片语的启发下创作出来的。例如《天外飞石》显然是在养蚌取珠的启发下,写人类费尽心机用玻璃包裹陨石以防止它的臭气外泄,直到最后才发现是外星人在利用我们制造珍珠。短短的一个故事,使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,顺便也嘲弄了某些人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。其他如穿越时光隧道也要买返程保险的《穿越时空之旅》,以及一切都自动化以后使人不胜其烦的《完美世界》等无不如此。


5.25324761-1_w_3.jpg

作 者:(美)保罗·鲍尔斯(Paul Bowles) 著;阳曦 译

出版社: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

索书号:I712.45/2702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   

内容简介:      

  《遮蔽的天空》讲述了我们一生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:爱情、婚姻、旅行、死亡、存在价值、人生意义……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人,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实地活着。

  二战结束后,三个美国知识分子前往非洲撒哈拉旅行。波特和姬特结婚12年后彼此疏远,渴望通过这次旅行来恢复感情。然而他们在空旷浩 渺的沙漠中,逐渐迷失了自己,两人更加疏远。在死亡降临时,他们才真正面对彼此,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都极其有限,但为时已晚,过于触碰虚无的他们注定要在沙漠里永远流浪下去……


6.25306645-1_w_3.jpg

作 者:克莉丝汀娜·奥森

出版社:百花洲文艺出版社

索书号:I532.84/14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  

  十一岁的萝蓓塔只有一个心愿,帮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,生命垂危的好友夏洛特找到一颗健康的心脏。她每天翻报纸,留意各种可能,同时她又觉得不解,世界上有谁不需要心脏?而这样她又要到什么时候才找得到那个人?一次偶然的机会,萝蓓塔得到了一个古老的地球仪,对着它许下一个愿望,愿望就会成真,但地球仪同样要求萝蓓塔付出一些代价……萝蓓塔最终会拯救她的好朋友吗?而她又将经历怎样的冒险?一部让你读懂死亡与爱,勇气与希望,友谊与成长的获奖力作!


7.1390331917-1_w_1.jpg

作 者:张嘉佳

出版社:湖南文艺出版社

索书号:I247.57/7800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     

  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。

  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,努力读书为了离开小镇,追寻远方与梦想。在城市里碰壁受挫的刘十三回到了小镇,与少时玩伴程霜重逢。小镇生活平静却暗潮汹涌,一个孤儿,一场婚礼,一场意外,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。

  为了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,刘十三拼尽全力,却不知道,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离自己而去。


8.25337770-1_w_2.jpg

作 者:(美)加斯顿·施蜜特

出版社: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

索书号:Q96-49/71

馆藏地:四楼图书借阅区   

内容简介:         

  原版《蜇虫记》由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,出版3个月销量3000册,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,包括《自然》《美国国家地理》《BBC野生动物杂志》在内的14家媒体为这本书撰写了评论,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本书作者美国西南生物研究所生物学家加斯顿·施蜜特从事蜇人昆虫研究四十余年,足迹踏遍六大洲,被誉为“蜇虫刺之王”,他为探索科学真相,成为世界上首位愿忍受所有蜇刺昆虫叮蜇的人,施蜜特教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为世人所仰慕。《蜇虫记》是他数十年经验积累的结晶,是一部有关蜂蚁类蜇刺昆虫的读本。在出版中文翻译版时,作者要求将自己的名字翻译成“施蜜特”,用“蜜蜂”的“蜜”,而不是“密”。这本书带有自传性质,在介绍蜇人昆虫的同时,写到了他童年时代对昆虫的热爱,首次次被蜇的体验、获得的荣誉和与老师开的玩笑,求学过程中听从内心呼唤从化学专业转为生物专业,在一起捉虫子的过程中结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,以及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种种有趣的科研经历。作者自己多次被蜇,对这些能制造剧烈疼痛的小虫子有深刻的了解,这些经历是其他人难以复制的。敢于接近这些小虫子并且足够幸运能活下来描述自己的经历,这样的人99.99%的可能性在世界上都灭绝了。


9.25309094-1_w_3.jpg

作 者:叶修

出版社:天地出版社

索书号:B80/74

馆藏地:二楼图书借阅区  

内容简介:       

  精英的最大共通点,并非优异的才能,而是深刻的底层思维。在人类的发展史上,决定个体强大的关键因素在不断变化,原始时代是体力,后来是知识,现在则逐渐转化为思维能力。思维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掌握的思维工具。所掌握思维工具的数量多少、层次高低以及效用如何,决定了你是否能成为人生赢家。

  在复杂的世界里,我们该如何运筹帷幄?

  我们是否具备精细的思维技术,以解决日常生活、工作中的问题?

  我们是否拥有宏大的思维格局,以在关键时刻做出精妙的战略选择?

  归根到底,我们的大脑有足够的武器来应对复杂的世界吗?

  大脑最好的武器,莫过于深度思维方法。普通的浅度思维逻辑链条短,分析视角局限,处理复杂信息效率低下,并且无法在宏观战略层面上认知事物。而深度思维则是一套完善的体系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让你:

1、快速切换思考问题的视角;

2、探索问题的根本原因及长远发展;

3、 有效应对信息流繁杂、事务琐碎的挑战;

4、站在更高层面,以系统、宏观的视角认知和解决问题。

  深度思维的方法,既来源于多学科的思想精华,也经过了大量的商业、职场实践,被证实是解决问题、提升格局的利器。

  对普通人而言,无论是对领导布置的项目进行深度逻辑分析,对用户的需求痛点进行多角度换位思考,还是在职业发展规划或进行投资决策时做出巧妙的战略选择,深度思维方法都能使你有所裨益。


10.25339564-1_w_2.jpg

作 者:长江

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

索书号:I253.6/59

馆藏地:三楼图书借阅区

内容简介:        

 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项目,更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果的有力见证。本书作家深入工程内部,从亲身体验和多方采访记录出发,以独特角度,记录了这座被国外同行称为“新的世界七大奇迹”工程的前世今生。